释放纾困信号、加强对实体经济支持的“金融23条”于近日发布后,为确保该政策举措在京精准落地,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、北京外汇管理部联合辖内金融机构启动“金融支持抗疫纾困和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行动方案”(以下简称“行动方案”),因地制宜提出14条细化落实措施,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。
根据两部门4月29日公布的“行动方案”内容,明确了今年北京地区普惠小微贷款增速、科技创新再贷款落地金额、绿色金融支持、住房信贷政策等目标。
“金融23条”是指人民银行、国家外汇局近日在“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”中提出的23条要求,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、促进外贸出口发展三个方面加强金融服务、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。
北京地区将如何精准落地“金融23条”的政策举措?“行动方案”明确,在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,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行业、企业、人群等金融支持方面,“行动方案”明确,2022年北京地区将力争发放央行政策性资金不低于1500亿元,引导撬动更大力度的信贷投放。
同时,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建立餐饮、零售、旅游、交通运输等行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需求名单,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对接服务;发挥货币政策工具、融资担保、财政贴息、风险补偿等政策合力,支持辖内银行特别是地方法人银行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。
此外,“行动方案”提出将持续推进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银行账户服务收费、人民币转账汇款手续费、银行卡刷卡手续费,取消部分票据业务收费等4方面减费举措;鼓励本市商业银行免收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费和年费,倡议减免企业银行开户手续费和网银工本费。
在发挥金融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作用,抓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落地方面,“行动方案”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北京市银企对接系统功能,持续推进“零信贷银企对接活动”“首贷拓户专项行动”“创贷拓户专项行动”,力争2022年北京地区普惠小微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0个百分点以上;多措并举支持民营企业发债融资。
力争全市科技创新再贷款落地金额和惠及企业户数走在全国前列
4月28日,央行宣布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,总额度2000亿元,利率1.75%。和其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类似,科技创新再贷款也是通过给银行相对低的资金成本,鼓励银行加大对某一领域的支持。
立足北京市科创中心定位和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,“行动方案”提出要用好用足新出台2000亿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,力争全市科技创新再贷款落地金额和惠及企业户数走在全国前列;在现有的“京创通”、“京创融”基础上,研究创设北京地区创新型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工具。
绿色金融也是近年一个着力发展点。“行动方案”强调,全力做好能源、民生物资和供应链金融服务保障。设立能源保供专项再贴现,面向能源类企业提供50亿元专项额度;将“京绿通”再贴现专项产品额度由20亿元提升至50亿元,加大对绿色发展领域的金融支持;将“京农融”再贷款专项产品额度由50亿元提升至100亿元,重点强化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信贷支持。
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方面,“行动方案”指出,金融机构要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,优化信贷业务流程,更好满足刚需购房人合理住房需求,灵活调整受疫情影响人群住房按揭还款安排;扩大房地产开发贷款供给,对优质房地产项目不盲目抽贷、断贷、压贷,做好重点房企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。
在优化外汇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、促进外贸出口平稳发展方面,“行动方案”提出,扩大中关村示范区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,支持科技创新、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;简化外债账户管理,扩大外债一次性登记试点范围,支持企业以线上方式申请外债登记,持续提升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度;扩大北京地区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业务范围,支持优质中小企业适用便利化政策;升级跨境人民币优质诚信企业便利化政策;积极争取跨境金融服务平台“出口信保保单融资”应用场景在北京地区落地;进一步便利具有出口背景的国内外汇贷款结汇和购汇偿还;及时响应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的汇率避险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