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陶瓷花瓶鉴赏之青花瓷
发布日期:2011-02-25
青花瓷器是最妇幼东方民族风情的瓷器品种,它起源于唐代,元代发展成熟后主要为代销瓷,从明代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。到清代,青花瓷器仍占主导地位,上服务于皇室,下普及于民间,外远播于世界,无论是在工艺技术,绘画水平还是产量方面都达到了历史上的又一高峰。
清代青花瓷的发展经历了清初(顺治至康熙十九年)的缓慢恢复,清三代(康熙十九年至乾隆时期,1680-1795)的繁荣昌盛,嘉庆至咸丰年间的逐渐衰落,以及清晚期的回光返照。
一、顺治青花在继承明末某些风格的基础上,又有新的突破和发展。胎体厚重,器形淳朴,釉面泛青,多施酱口。青花采用浙料,早期灰暗,晚期浓艳。纹饰布局疏朗,多加边饰,绘画采用勾,染,擦等方法,能分出阴阳和浓淡的层次。
花瓶鉴赏:清顺治 青花人物蒜头瓶
高38cm 口径7cm 足径13.8cm
瓶蒜头口,细长颈,圆腹。宽圈足,足墙厚,足内白釉无款。口沿施酱釉,青花蓝中泛灰。口部绘有两朵牡丹花及一组荷莲纹,口下绘变形莲瓣,颈部亦绘蕉叶一周,蕉叶中心留白边,颈下绘水波边饰。腹部主题图案绘人物故事,一高官身前站一人,双手端一花瓶,瓶中插有三戟,寓意“平升”。高官身后分别站有侍卫和仆人,空中飘有流云,空间以山石、花草点缀。是顺治青花人物故事的代表作品。
康熙青花胎质洁白坚固,缜密如玉,釉面光滑细腻,胎釉结合紧密,呈青白,粉白或浆白色。造型多样,凝重质朴。青花采用浙料和珠明料,色调青翠欲滴。
陶瓷花瓶鉴赏: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琴棋书画棒槌瓶
棒槌瓶高约45.5cm,瀚海2003春拍拍品。